刘备为什么要保留他织席贩履的历史?

2025-03-09 02:30 历史 48人已围观

刘备为什么要保留他织席贩履的历史?刘备虽然建立了蜀汉,但并没有一统天下,所以对于他来说,掩盖某一段历史还是不可能的。再说了,没成大业,掩盖了也没用;成就大业了,白手起家才更加传奇。

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,但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还得是三国,尤其是刘备。刘备这个人的经历也是相当传奇的。本来,刘备还有个当官的父亲,但父亲突然逝世,导致家道中落,家境贫寒,他只能与母亲相依为命,平日里就靠着贩履织席为生。谁能想得到,一个贩履织席之徒,能在汉末乱世中崛起,成为一方诸侯,之后,更是建立蜀汉,与孙、曹三分天下。虽然最后失败了,但也令人赞叹。

在后面争霸时,刘备逢人就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,乃是汉室宗亲,想要匡扶汉室。靠着这句话,刘备得到了不少帮扶,但这些帮扶,也是因为刘备有实力。在他早年时,汉室宗亲的身份可从未庇护过他。但好在,刘备很争气,趁着汉末乱世的机会,他顺势而起,凭借着个人的能力,加上宽厚的性格,让他组建了自己的势力。桃园结义、三顾茅庐、赤壁之战……一点点推进,让他也成了一方雄主。公元221年,建立蜀汉,刘备在成都称帝,登上了权力的顶峰,完成了从贩履织席之徒到一代帝王的华丽蜕变。

但是,当回看那段历史的时候,有的人就产生了一个疑问,那就是在称帝之后,刘备为什么保留他早年的历史,而不是将其隐藏呢?要知道,三国可不是秦末,这个时期最看重出身、门第,就连魏武帝曹操都在粉饰宦官家庭出身,都不用说上层,就连底层的人们都想尽办法粉饰自己,以求更好的职位。刘备为什么不用隐藏?

因为在刘备看来,曾经的那段历史有他特有的作用。刘备声称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,很多人怀疑这是刘备的吹嘘,但事实上,这并非是没有根据的。刘胜是汉景帝之子,汉武帝的兄长,后来被封为中山王。刘胜这一辈子,没有别的特点,就是儿子多。根据史料记载,刘胜之子有一百二十多人,而在这一百二十多人里,有一个叫刘贞的,这个人正是刘备的先祖。后来,汉武帝推行“推恩令”,逐渐削弱诸侯国的势力,而刘贞又运气不好,因为酎金被夺爵,彻底脱离了贵族行列。没了爵位,家里自然是一日不如一日,等到了刘备的时候,就填饱肚子都费劲。无奈,刘备只能编草鞋、草席,以此果腹。

虽然家境贫寒,但家里依旧省吃俭用,供刘备外出上学。家里攒了些钱,让刘备拜在卢植门下,跟随这位大儒学习四书五经。但卢植是当朝大儒,又是朝廷命官,门下弟子不计其数,而且他也知道,在自己的门下大多是混日子,所以平日教学也没那么上心。虽然卢植没太认真,但毕竟是大儒,就算是随便讲出来的东西也够学生们用了。特别是,卢植是朝中将领,一些军事方面的知识让刘备受益匪浅。

当然,在卢植门下,刘备最大的收获是结识的那些同窗,尤其是公孙瓒,跟刘备关系非常亲密。刘备家境贫寒,但公孙瓒可是贵族出身,虽然出身相差大,但是两人性情相合,平日里交往也很密切。靠着公孙瓒,刘备的人脉再一次扩大,虽然都是点头之交,但好歹也算认识了。后来,公孙瓒靠着家里的势力割据一方,成了一路诸侯,自己富贵了,他也没忘记刘备这个老兄弟。当刘备投奔他时,他也没吝啬,给了刘备兵马、官职,帮助刘备走出创业第一步。不得不说,公孙瓒这位老同学真的是刘备的贵人。

而且刘备的底层出身和曹操的宦官出身不同。在汉末,特别是党锢之祸、十常侍等事情之后,宦官非常不受人待见。宦官家庭富有、地位高没错,但对曹操来说,出身已经成了弊端。曹操想要匡扶汉室,想要晋升官职,想要拉拢人脉,但是,他的一切行为都被“宦官之后”四个字挡住了。在当时的朝堂上,没人乐意和宦官产生交集,生怕被株连,所以,曹操才想尽办法粉饰自己的出身。

而刘备不同,他出身底层,但又是汉室宗亲。来自底层的出身,让他深刻体验了民间疾苦,在那个百姓流离失所、食不果腹的时候,他就是那个“民”。正是因为切身体会过,所以他才知民间疾苦,因此,他每到一处,便竭力安抚百姓,尤其是那次的携民渡江,更彰显了他的关怀。曹操的霸业,靠的是手下的支持,而刘备的霸业,靠的是百姓的拥立。同时,他那汉室宗亲的身份,在身份低微时,或许没什么用,但当他越走越高,势力越来越大之后,“汉室宗亲”这块招牌也就越来越亮、越来越好用了。

前面也说了,刘备的霸业更多的是依靠百姓的支持,而那段“贩履织席”的生活,也让他和百姓拉近了距离,更准确的说法,是让那些三教九流、各行各业的能人志士愿意接近他。无论是市井小民、豪侠壮士,又或是世家子弟、文人谋士,在他这里都是一样的,所以,不少人仰慕刘备,都愿意前来投奔。

要知道,汉朝发展到那个时候,门第观念相当严重,世家大族垄断政治、文化资源,一些寒门弟子想要出头真就是难如登天。看看人家袁氏,老袁家四世三公,门生故吏遍布天下,袁绍振臂一呼,便是万人响应,靠着家中资源,袁绍才能成为一方雄主。再看看远处的刘备,刘备有什么?有贩履织席这些手艺,有汉室宗亲的名头,除此之外呢?他什么都没有。但是一无所有的刘备硬是靠着自己的势力打破了阶级的禁锢,他从底层开始,一路摸爬滚打,历经雨雪风霜。这么多年过去了,他自然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,自己的力量来源于何处。刘备的优势就是他对底层人民的亲和,这一点从刘备的手下就能看出,关羽杀人逃窜卖枣为生,张飞屠猪宰狗之辈,赵云公孙瓒手下小兵,这些都是底层人民,不被上层人重视,但刘备不一样,刘备一无所有,所以格外珍视他们。正所谓君以国士待我,我以国士报之,刘备如此重视尊重他们,他们自然要予以回报,所以在刘备手下才能聚集那些能人志士,为刘备而打拼。

而且对于自己贫寒的过去,刘备不仅没有隐藏,反而是大大方方的,就连那贩履织席的手艺也没事就拿出来秀一秀。在刘备手下有一支白毦兵,是刘备的精锐部队,白毦兵的“毦”字指的是鸟羽兽毛编成的装饰品。在《魏略》中有这样一句话:“刘备性好结毦,有人以牦牛尾与备者,因手自结之。”根据这句话推测,最初的那些白毦可能是刘备自己编出来的。不但如此,刘备还把这些编织品作为外交礼物赠送给曹孙二家。看得出来,刘备不仅没隐藏过去,反而是光明正大,甚至带着些骄傲的意味。对他来说,自己的那段过去并不是什么屈辱历史,正相反,过去的艰辛才能衬托现在的辉煌。所以刘备保留贩履织席的历史也是想告诉世人,出身贫寒不是耻辱,胸怀大志方为丈夫,而且白手起家开创大业正是当年汉高祖、汉光武帝的事迹,身为汉室宗亲,效仿先祖也是应当的。

而且从政治角度来看,刘备保留这段过往也有他自己的高明之处。在乱世之中,枪打出头鸟,刘备以草根出身示人,虽然不利于发展,但能保证自身的安全。在刘备创业之初,很多人都瞧不起他,认为他是碌碌无为之辈,毫无威胁,无论刘备投靠谁,他们都是这个看法,除了曹操以外,没人能看出刘备的潜力。而等到这些人察觉时,刘备早就羽翼丰满了。再说了,刘备在实力最强时也仅仅是三分天下,没做到江山统一,就算想掩盖自己的过往恐怕也是做不到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