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来时的路:一口气了解“中国制造2025”的前世今生
2025-03-29 12:20 财经 58人已围观
来时的路:一口气了解“中国制造2025”的前世今生
中国制造2025,功成身退。如今,中国在诸多科技领域成果斐然,如东风51、六代机、黑神话、宇树机器人、Deepseek、哪吒2等,可十年前“中国制造2025”刚推出时却饱受嘲讽。如今计划临近收官,国外媒体密集宣传其完成86%,但国内却较为低调。一方面是使命超额完成,另一方面是避免因这一数字引发新的经济对抗。
故事始于2008年金融危机,中美合力救市。可次年美国就对中国发难,奥巴马政府使出五招试图打压中国:一是切割经济,拉拢12国搞环太平洋朋友圈,想把中国踢出全球产业链;二是施加军事压力,祭出重返亚太攻略,掐住中国对外贸易能源生命线;三是技术卡位,美日德英法启动再工业化,提出工业4.0等概念,阻碍中国产业升级;四是资本虹吸,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,吸走全球热钱;五是推动产业转移,促使跨国企业与周边国家联动,越南抢纺织轻工、印度接iPhone订单,试图取代中国世界工厂地位。当时中国制造大而不强,高端机床、芯片、汽车技术、造船业等多领域依赖进口或被国外卡脖子,还面临人口转型危机,2015年人口增速断崖式下滑。在此背景下,“中国制造2025”出台,旨在弥补工业基础、智能制造、绿色低碳、品牌建设四大短板,突破十大高端产业瓶颈。
为解决资金问题,国内启动供给侧改革,银行降息,各地城投基金和融资平台发力,大量资金涌向专精特新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。如合肥投资京东方、杭州孵化“六小龙”、武汉光谷发展存储芯片、重庆投入产业基金发展赛利斯等。“中国制造2025”原本计划分阶段追赶韩国、德国日本,到2045年赶上美国,但2016年中美航母南海对峙加剧危机,美国随后出台报告,全力阻止计划推进,对中兴、华为等企业实施制裁,加征关税,限制中国留学生签证,锁死技术人才流动。
面对制裁,中国企业冷静应对,有的在压力下倒下,如ofo;但更多企业选择技术突围。宁德时代押注磷酸铁锂、比亚迪豪赌插混技术、韦尔股份收购相机芯片巨头、奇安信负责关键领域安防、中芯国际死守14纳米芯片产线、阿里云豪赌云计算、华为全面突破芯片设计等多个环节。随着中国自主替代加速,美国制裁逐渐失效。如今,中国芯片出口额翻倍,国产车规IGBT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,这一系列技术突破是系统工程的链式反应,背后是中国技术人员的努力,以及供应链被卡脖子带来的压力与动力。
上一篇:为什么中国科技突然大爆发了?
下一篇:徐峥-《逆行人生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