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始皇统一六国时,哪个国家最难打?

2025-03-12 18:01 历史 92人已围观

秦始皇统一六国时,哪个国家最难打?

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宏大征程中,哪个国家最难攻克呢?不少人认为是楚国,毕竟楚国疆域广袤,兵力雄厚。然而实际上,真正让秦国费尽周折的是赵国。

公元前238年,秦王嬴政亲政后,正式确立了以消灭诸侯、成就帝业、统一天下为目标的战略规划。当时的六国,实力虽各有高低,但都不会坐以待毙。一旦秦国贸然发起进攻,其他国家必然会联合起来抵御。于是,秦始皇与群臣共同制定了一套“稳住楚魏、笼络燕齐,消灭韩赵”的十二字策略。

为何要如此布局呢?从地图上看,燕国和齐国,大致位于现今北京和山东一带,地处秦国的最东边,与秦国直线距离最远。若直接攻打,光是后勤补给就是个大难题。而且这两个国家行事保守,不会轻易挑衅秦国。所以,维持与它们的友好关系,稳住局面,能有效避免秦国陷入多线作战的困境。

再看魏国和楚国,尽管它们与秦国的距离比燕齐更近,但楚国地域辽阔,曾是战国时期的超级强国。即便当时国力有所衰退,若与之开战,必然是一场持久战,秦国的消耗会非常大。魏国长期受秦国压制,已无力掀起大的风浪,等灭掉其他国家后再对付它也不迟。相比之下,韩国和赵国才是秦国眼前最紧迫的目标。韩国国土面积最小,国力最弱,但其地理位置紧邻秦国,随时可能被其他国家利用来制衡秦国。因此,尽快灭掉韩国,便能消除这一隐患。

而赵国,才是秦国真正的劲敌。赵国扼守中原门户,拥有当时战斗力最强的骑兵部队。秦国若想彻底掌控东方,就必须灭掉赵国,否则秦军东进的道路将会长期受阻。

公元前230年,秦国大军率先向韩国发起进攻,轻而易举地攻破了韩国都城新郑,韩王安被俘,韩国就此灭亡。整个过程不到一年,堪称秦国统一六国之战中最为轻松的一场。之后,秦国便将矛头指向了赵国这个“硬骨头”。那么,赵国为何如此难打呢?

其一,赵国是战国后期唯一能与秦国正面抗衡的国家。赵武灵王推行“胡服骑射”改革后,赵国骑兵的战斗力大幅提升,在战国七雄中首屈一指。其二,赵国拥有廉颇、李牧两位名震天下的军事统帅,他们在战场上屡建奇功。其三,秦赵两国仇恨极深。长平之战中,秦国坑杀赵国40万降兵,赵国几近亡国。但凭借邯郸之战,赵国成功扭转了部分颓势,从此与秦国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。秦国想要灭掉赵国,必然要付出巨大代价。

公元前236年,秦国以援助燕国为借口,派大军突袭赵国,迅速占领了赵国大片领土,接连攻克邺、安阳、武城等战略要地,赵军节节败退。关键时刻,赵国派出名将李牧,成功扭转战局。李牧是战国末期杰出的军事家,擅长以逸待劳、稳扎稳打。他到任后,稳定军心,加强城防,凭借赵国强大的骑兵部队,在宜安、番吾等地多次击败秦军。赵军的强大战斗力让秦国大为震惊,秦军伤亡惨重,被迫全线撤退。此役过后,赵国不仅保住了国土,还极大地打击了秦军的士气。

公元前229年,经过三年休整,秦国决定不再拖延,发动总攻。大将王翦、杨端和率领大军,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赵国,战况异常激烈,秦军始终未能取得决定性胜利。此时,秦国使出反间计,派间谍潜入赵国,散布李牧谋反的谣言。赵王迁听信谗言,不仅解除了李牧的兵权,还将其处死。李牧死后,赵军群龙无首,秦军趁机发起总攻。短短数月,赵国都城邯郸便被攻破,赵王迁投降,赵国灭亡。但赵国的抵抗并未就此终结,赵王的兄长赵嘉率领残部逃往代地,继续抗击秦军。直到公元前222年,赵嘉的势力才被彻底剿灭。从公元前236年秦国首次攻打赵国,到公元前222年赵国全境被平定,秦国整整花费了14年时间。这是秦国统一战争中耗时最长、战役最多、伤亡最惨重的一场战争,由此可见,赵国堪称秦国统一战争中最难对付的对手。

不得不佩服秦始皇,在如此复杂艰难的局势下,他步步为营、稳扎稳打,逐步吞并六国,最终完成了千古一统的伟大霸业。这段历史令人心潮澎湃,相信很多人都曾幻想过能在沙场上纵横驰骋,坐镇后方、运筹帷幄,或是冲锋陷阵,成为一代战神。只可惜无法穿越回那个时代亲身体验。

不过,现在有一个地方能让你尽情体验国战的热血与激情,那就是巨人正版经典国战IP《征途》。目前,《征途》全新资料片“小号春天”火爆开启,激烈的国战一触即发。游戏还进行了多项针对性优化,让中小号玩家也能在万人同屏的国战模式中崭露头角。赶紧点击左下角链接,开启你的征途之旅吧!

在《征途》的乱世中,十国纷争不断,你来主宰局势。如果对排兵布阵不太熟悉,不妨看看秦国当年是如何攻打楚国的。若说赵国是秦国最强劲的对手,那楚国便是最难缠的。秦国灭掉赵国后,已基本掌控中原大部分地区,剩下楚、燕、齐三国。燕国距离最远,可暂且搁置;齐国向来明哲保身,能拖则拖。而楚国疆域辽阔、兵力充足,还有名将项燕坐镇。因此,秦始皇在灭赵后,决定全力攻打楚国。

楚国地形复杂,军队作战风格与中原各国差异很大,秦国贸然进攻极有可能陷入苦战。王翦分析战局后认为,要灭掉楚国,至少需要60万大军,否则难以取胜。但年轻将领李信却认为楚国实力今非昔比,仅20万兵力就能在三个月内攻灭楚国。秦王最终选择相信李信,调拨20万秦军南下,打算速战速决。

李信出征后,起初进展顺利,一路攻克楚国多处要地,秦军势如破竹,楚军节节败退。然而,就在李信以为胜利在望时,项燕率领楚军精锐突然反扑。楚军趁秦军疲惫之际,发动了连续3天3夜的突袭,秦军瞬间崩溃。李信的20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,他本人也狼狈逃回咸阳。这场惨败让秦始皇清醒过来,他重新召回王翦,并采纳了王翦的策略。

公元前225年,王翦率领60万大军再次南下攻楚。但这次秦军改变了战术,王翦深知与楚国作战不能急于求成。楚国人吃苦耐劳,擅长打硬仗,贸然进攻只会陷入苦战。于是,他命令军队在楚国边境修筑防御工事,每日操练士兵,甚至让士兵们种菜养鸡,做出毫无进攻意图的假象。

就这样,秦楚两军对峙了整整一年。楚军将领项燕的士兵们等得士气低落,粮草消耗殆尽。项燕最终决定主动出击,与秦军决战。而这正中王翦下怀,楚军倾巢而出后,王翦立刻下令秦军出击。楚军腹背受敌,最终大败,项燕战死,楚国灭亡。此后,燕国和齐国也无力抵抗。公元前221年,燕国被彻底平定;同年,齐国见大势已去,率群臣投降。至此,秦国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,嬴政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——秦始皇,这场历时14年的统一战争落下帷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