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末名将王保保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?

2025-03-09 02:31 历史 39人已围观

元末名将王保保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?他为何被称作奇男子?王保保是元末名将,他的军事才能出色,镇压了不少起义势力,甚至在明朝建立后也坚持抗争,拒不投降。因为他能力出众又忠心耿耿,让朱元璋是又恨又爱,故称其为奇男子。

在明朝建立后的一天,朱元璋设酒摆宴,与群臣共饮。酒过三巡,朱元璋放下酒杯向大臣们发问:“你们说,当今天下谁是奇男子?”众人议论纷纷,商议一会后最终得出结论:自打拼天下以来,常遇春立功最多,又有万夫不当之勇,他当是奇男子。但朱元璋却表示,常遇春是英雄豪杰,但毕竟是自己的部下,算不得奇男子,真正的奇男子当属王保保,虽然能力出众,但自己始终无法收服他。

王保保和朱元璋不一样,人家是正儿八经的贵族。王保保原名阔阔铁木耳,先祖曾跟随元世祖南下,也是勋贵之后。等到南下后,他家在中原定居,受汉族文化影响大,所以起了个汉名就叫王保保。虽然他是蒙古贵族,但王保保从小体弱多病,身体不是很好,没法发展武艺,那就只能向脑力发展了。本来,家里对王保保从军这件事已经不抱期望了,但谁也没想到,体弱多病的他在军事上居然很有才能。

而巧的是,王保保的舅舅正是元朝名将察罕铁木耳。他见侄子有能力,也起了爱才之心,正好自己膝下无子,就把王保保收为养子,亲自教导他兵法。有名将的教导,加上自己的天赋和努力,王保保在军事上的潜力也逐渐变现了,这个体弱多病的少年也成了元朝的名将。

当然,他真正展露锋芒还是在元末的时候。元朝对于汉人的态度本身就瞧不起,在政策上也多有欺压。在元朝强势的时候,百姓也就忍了,毕竟不忍也没办法。但到了元末,天灾连连,朝廷又强征赋税,这样一来,百姓实在是活不下去了,于是他们就揭竿而起造反了。在当时,各地都有起义军,而其中最为强盛的当属红巾军。公元1351年,红巾军聚众反元,很快起义势力迅速扩大,有了席卷天下之势,对元朝也产生了威胁。

于是察罕铁木耳奉旨讨贼,自己去招募义兵讨伐红巾军,很快就把红巾军杀得节节败退。讨伐红巾军这种事,对察罕铁木耳来说就是轻松加愉快,反正是虐菜,自然要带着王保保,这样一来也好让他涨涨经验。在这场战争中,王保保展露头角,立下了不少战功,在军中也有了声望。

但天有不测风云,人有旦夕祸福。本来讨伐红巾军还是很顺利的,但察罕铁木耳突然中计,被诈降的红巾军将领刺杀。军中没了主帅,必然军心动荡。为了安稳前线,元顺帝只能下令命王保保接管义军,继续讨伐红巾军。为了激励王保保,朝廷还任他为太尉、中书平章政事。朝廷的命令、舅舅的死,二者都不允许王保保放弃,于是为了给舅舅报仇的他,率领着察罕铁木耳的旧部横扫了山东、关东等地的红巾军。靠着这两人的努力,元朝也暂时安稳下来。只不过这安稳的日子也过不了多久了。

和唐朝一样,为了平定叛乱、安稳地方,元朝只能允许地方官吏将领招兵镇压。这样一来,朝廷的压力是小了,但随之而来的是各地的拥兵自重,甚至是军阀割据。早在察罕铁木耳领军时就有这样的趋势了,当时,为了争夺驻地,他还和孛罗帖木儿产生过冲突。等到王保保掌权后,也继承了舅舅的遗志,继续和孛罗帖木儿斗争,争夺山西地区。在当时,一个王保保,一个孛罗帖木儿,就是最强大的军阀,甚至是皇太子在一些必要的时候也得向他们求援。

皇太子觉得元顺帝昏庸无能,不如把他赶下去自己上。于是,他在朝中拉拢人脉,打压元顺帝的亲信。而孛罗帖木儿见状也插了一脚,但他是手握大权的将领,面对这样的情况自然选择更直接的手段,于是他率兵攻入了元大都,直接掌控了朝廷,然后自任为左丞相,执掌朝中大权。

皇太子被孛罗帖木儿欺压,心中愤恨无比,但手中无实权也没有大军,所以无力反抗。没办法,他只得求援王保保,让他进京勤王。王保保也想出手,但之前没有理由只能忍耐,现在王令在手,自然要干得漂亮点。于是他率兵夺下大同,大败孛罗帖木儿。

王保保这边发力,皇帝也没闲着。元顺帝趁着孛罗帖木儿不备,派人将其刺杀,重新掌握大权。拿到了大权自然要封赏功臣,于是王保保被封为太傅兼左丞相。王保保立了大功,但依旧手握大军。孛罗帖木儿还在的时候是他们两个争锋,但现在人家死了,就剩下王保保一家独大了。手握大权又统领大军,这样的人自然会遭到皇帝的忌惮。而皇太子呢,也在埋怨王保保,抱怨他不肯拥立自己。而且,不光是皇帝父子,百官也嫉妒他位高权重。皇帝、太子、大臣,王保保是三面不讨好。虽然手握大权又是左丞相,但王保保和孛罗帖木儿不同,他是真的忠于元朝,就算大家这么埋怨他,他也没说什么,只是自省外任,率兵出去平叛。

在王保保位极人臣的时候,朱元璋也消灭了陈友谅,成了南方霸主。王保保也知道朱元璋日后必成大患,但毕竟已经势大,想要处理也很困难。于是他叫来关中四将,让他们辅助自己出兵,谁知道这几个人仗着辈分高,不愿屈居人下,不论王保保怎么说就是不从军令。朝中受气,到了地方也受气,王保保的怒火是真的压不住了,于是他率兵出发,直接和这四个人打了起来。这一打就是一年,一年的时间内平叛没有进展,王保保和关中四将也是谁也奈何不了谁。

元朝这边内乱,南边的朱元璋找到机会闷头发育,直接消灭了张士诚,彻底统一了江南。元顺帝见状也急了,命令双方停战和解,全力出击讨伐朱元璋。但打了一年了,双方都打出了火气,谁也不愿意低头。王保保觉得自己能解决他们,于是派出大将貊高,让他去突袭关中四将。没想到貊高部下叛乱,直接挟持了貊高,命他和王保保谈和。元顺帝本来就忌惮他,现在又有人谈和,自然是相当欢喜,没有任何犹豫直接撤了王保保的职,让他交出兵权去回封地休整。

王保保无奈只能退回封地,但元顺帝不放心,命人前去袭击,好消除这个大患。王保保被袭击,心中满是怒火,一怒之下他砍死了监督他的官吏。这本是泄愤之举,但元顺帝却扩大事态,宣称王保保反叛,命各地兵马讨伐他。在元顺帝的命令中,王保保的优先级甚至比起义军还高。

趁着元朝内乱,徐达率兵北伐,一路砍杀过来没有任何压力。徐达在前,元朝兵马也不敢内乱,都选择了撤退。徐达如此凶猛,元顺帝也怂了,宣布恢复王保保官职,让他去抵御叛军。哎,真的也就是王保保忠心脾气好,但凡换一个人,早就高呼皇帝轮流做,今天到我家了。

接到了圣旨,王保保也上书谢罪,为之前的行为道歉,然后准备领兵南下前去抵御徐达。但是万万没想到,王保保还没动身,元顺帝就坐不住了,生怕被徐达击杀,直接率众北逃。元顺帝都跑了,王保保就算再有能力也驾驭不住部下了,就这样元朝灭亡了。

在元朝灭亡后,王保保却没有放弃,想要夺回元大都复辟元朝。他兵马强盛,一度击溃了汤和,但徐达、常遇春袭击太原,逼得王保保撤回,明军大兵在前,王保保也无能为力,只能向漠北逃散。王保保虽然北逃,但一直没放弃希望,经常率领部队袭扰边境。但之前都打不过,现在明朝势大,他就更打不过了。

后来,元顺帝逝世,皇太子继位,他也知道想要对抗明朝,王保保是唯一的希望,于是对待这位大将,他也是予以重托。王保保的剧本就像是当年的诸葛亮一样,拼力抵抗,一样的无力回天。即便朱元璋百般招揽,王保保依旧拒绝投降,毅然决然的反明。即便元朝已经溃败,但王保保依旧不放弃,甚至在明朝北伐时设伏大败明军。知道了王保保的战绩,朱元璋不禁长叹,感叹自己得不到王保保,并称其为奇男子。